简介

璇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千五百二十四节 绝望的知青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这一年黄麒麟摘掉了戴在头上三十年无形的“帽子”。

平顺小学毕业,回县城上初中,和父母住在一起。

刚好重阳学校放假,第一次回家探亲。郭迎春也开玩笑地对芳芳说:“这不是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吗,你就别嫌累别惜钱,给小紫姨一说。让给你留些好菜,天天变着法子给他们做好吃的吧。”

芳芳笑道:“还用你说!”

.

知青的问题需要解决。这个去年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。

对这个问题上层的态度很坚决:知识青年上山下乡。这是毛主.席的英明决定;不能更改。

老干部们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想法,那些当时最早插队的只有十五六岁知青。到现在都二十七八了;除了极少数人与当地农民结婚、安家,绝大多数并没有因为这么多年的共同劳作生活而溶入到农村中,知青还是一个鲜明的群体。这样就产生了婚姻、住房等许多问题,如果不解决,这样庞大的群体,对社会的安定会造成很大的问题。如果说要使这些知青稳定下来,你就要想出怎样解决户口、住房等问题的方法,只用一刀切,“这是毛主.席的英明决定,不能更改”是不行的;会出乱子的。

当然老干部们并不主张一下子就解决这个问题。因为虽然现在中国人口增长,农村并不缺劳动力,但这样上千万的知青一下拥回城里来,工作的问题也难安排,需要逐步来解决——但是既然农村并不缺劳动力,就需要立即逐步解决这个问题。

知青们当然不愿溶入当地农村里。农村的荒僻、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,以及城里家的温暖。使他们虽经过了好些年,仍集体住在破旧的知青点、互相鼓励,用身上仅剩的那点热互相温暖着,不妥协。但自杀率仍逐年增加。

到“四人帮”倒台,看到国家逐渐发生了变化,一切向好的方向走去,他们心里保存的一点希望的小火苗被激起了,蓬蓬勃勃地跳着。

然而从打倒“四人帮”到现在。已经又过去了两年了,却丝毫得不到解决知青问题的消息。

希望越大。失望越大。甚至绝望——他们的青春已经献给了荒山、黄土,他们的年龄不容许他们再等许多年来看是什么结果。干部们的子弟早都借当兵、推荐招工、上大学离开了农村。只有他们这没门路的还留在这里。

一种躁动的不满地情绪在全国各地的知青中弥漫。

78年秋,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进行。

而在偏僻农村和边疆的知青们。并不知道这个关于他们命运的会议正在召开——本身这并不是一个要怎样解决问题的会议,而是争讨要不要解决的问题。最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;所以在结果出来之前,并未对外宣传。

~

这种在绝望中不是沉默、就是爆发的状况。终于在云南农场知青中爆发了——发生了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。

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先之死,成为这场大风暴的导火索。

与农场僵持了两天后。农场知青们做出了更极端的做法,他们抬着徐玲先的尸体。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州府的大路。

在州府景洪,他们遇到了另一路罢工请愿的农场知青队伍。这支罢工队伍打出的两条横贴分别是“知青要做人!”“知青要回城!”

几天的时间,景洪农场十二个分场的知青都串联了起来。

这一事件令云南省委十分头疼,派出了省、州联合工作组,与“闹事”的知青进行了见面。

省、州工作组的人员摆出一副官架子。打着官腔、居高临下地说着一些毫无意义劝导的话,使得与他们见面的知青代表们很不快。这里面的知青总代表向工作组的领导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各位领导。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你们回答,也很简单。你们可不可以向我们交个底,你们当中现在哪一位还有子女没有回城、在乡下当知青?”

他这个问题让工作组的领导们张口结舌。领导发了火。拍着桌子对着他进行了大声的斥责。

罢工的知青代表们集体退场表示抗议。

~

4天,经过激烈的讨论,形成了一个决议,即《知青工作四十条》。

这次超长激烈讨论的会议,最终还是“两个凡是”的追随者占了上风,当然也接受了老干部们的一些意见。这个决议不仅肯定了“文革”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的“伟大成就”。而且还强调指出“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,与工农相结合。”

虽然“四十条”中指出。国家会在以后的招工工作中,政策倾斜于知青,放宽招工年龄,进行考核、择优录取;并通过办中专和技校的方法,来逐步解决知青回城问题。并规定,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到社队招收知青,不允许占用知青招工指标招收其它人员,严禁“走后门”等不正之风。

但是广大的知青仍是不满、失望。特别是“四十条”中还特别规定:今后农场(建设兵团)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,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。

于广大的知青来说,对“四十条”不满、失望;对在边疆农场(兵团)的2多万知青来说,是彻底扑灭了他们回城的希望——什么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,这就是说要将余生留在这里了——我们在最偏远最苦的边疆,付出了整整十年的青春,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彻底剥夺了。

有个别知青接受不了这现实,自杀了。

~

云南农场罢工的知青们听到了“四十条”的消息后,犹如火堆上又浇上了油。

罢工知青们向州委正式提出北上请愿的要求,并未得到允可。当然不可能得到批准,北上,这是要上北京请愿啊!这还了得!

景洪罢工知青们推选出近百位代表,强行北上请愿。

云南省委紧急电告滇南有关地、市、州委:“切实做好说服工作,不放一个请愿者到昆明。”

在第一批景洪农场的请愿代表出发后,云南各农场紧接着先后十一批知青请愿代表,共计有两千多人出发北上。这些人遭到了州府、地委派人的阻挡,被工作组和配合的军警阻在元江、景谷、哀牢山一带,双方发生了冲突。

请愿知青们改变策略,一面大张旗鼓地发动进行请愿工作,另一面请愿代表采取了分散绕道北上在昆明集合的方法。

以景洪农场知青为代表的先行请愿知青终于十二月底到昆明。

喜欢璇玑请大家收藏:(m.81zww.net)璇玑八一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