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明末强国梦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8章:海军基地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热气球说起来简单,真要应用,士兵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的。气球上的摇晃程度可是远远的大于船只,不经过训练的士兵,无法在气球上工作的。

......

七月末,两艘炮舰已经如期建造完成,正在试航和安装火炮。按照朱万化的要求,一共安装七门火炮,它们是:前主炮三联装的40毫米直射炮,后主炮双联装40毫米直射炮,中部副炮双联装20毫米直射炮。每个炮台内装一组三联装带瞄准镜的半自动机枪组。

所谓直射炮,从原理上说应该归于速射炮、加农炮一类中,但是,口径实在是太小了,叫做加农炮太过勉强,射击速度又远远比不上速射炮,所以直射炮的名称更恰当一些。即便这么小的口径,炮管的壁厚也是出奇的粗笨,好在比当代的红衣大炮、佛朗机炮的重量还是轻了不少,没有办法,目前的炼钢设备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。

朱万化根据自己的造船能力,又安排了新的造舰计划:800料4艘,1000料两艘,可以达到护卫舰的级别了。这次依然安排在曙光基地内建造,预计新的舰船造好之后,正赶上明年雨量充沛的月份,还是能沿着富春江开到海上的。另外,安排生产一种用于水上通信的快船,这种船只有100料(50吨),外形上两头尖尖,就像梭形船,带一主一付两个三角帆,有小型的蒸汽机驱动,设计时速25节(每小时46公里,92里)。按设计它的武器只有一挺半自动机枪,在船的前部、后部,各有一个专用的机枪射击位置,加装了钢铁护板,半自动两三里的射程也是有一定的威力的。另外携带几箱手榴弹和水手随身携带的喷子,没有火炮,速度就是它的最好武器,目前还没有能追上它的船只。通信船安排生产两艘,一个月就可以造出来。

为了建设更大的海船造船厂,也为了近海舰队建设海军基地,朱万化派人前往舟山岛,舟山群岛位于杭州湾出海口的南侧,最大的岛屿就是舟山岛。在舟山岛,朱万化打算从建设海军基地起,逐步扩充力量,最后全面接管、掌控舟山。此时的舟山还是偏远的荒岛,人口不多,主要是渔民,岛上有一座小县城和几个小渔村。朱万化知道,小小的舟山岛上还有铅锌矿,也是可以开发利用的,并且可以就地建设冶炼厂。

朱富贵在建设曙光基地中出力不少,基建、外交、管理方面都得到了锻炼,因此,就选他主持舟山的初期工作。从船厂中选几名船匠随行,舟山前期的首要工作是建设码头,建造船厂船坞,招收人员劳工,当地的渔民尽量招收进来。把舟山岛上所有的人都招为佣工,这岛的管理权自然就到手了。

朱万化长远的计划中,打算在山东威海和辽东的皮岛、旅顺建立海军基地,此外,在具备了一定的海军力量后朱万化打算收复台湾,那里是最理想的基地。这时的大明朝还没有吧台湾看做自己的疆土,如果占领台湾,朱万化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,完全不必顾虑朝廷了。

有一个历史事实,可以证明朝廷还没有吧台湾看做自己的疆土:

历史上崇祯六年(1633年),大明朝廷曾与当时海上势力最强的荷兰进行了一场海战,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,结局却迥然不同。

战争地点在料罗湾(料罗湾是金门岛东南部的一个海湾),战争过程这里略去。结果是荷兰人惨败,福建巡抚邹维琏在战后的奏捷书中写到:“此一举也,烧沉夷众以千计,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,烧夷甲格巨舰五只,夺夷甲板巨舰一只。”战后中国方面明确的要求是:“荷兰人到大员(台湾古称)去,不可到中国沿海;荷兰人需每年进贡12万法郎给明朝作为赔偿和继续在这一地区从事贸易的代价。”

由此可见,明朝朝廷并没有把大员(就是台湾)当做自己的领土。

---第58章完---

喜欢明末强国梦请大家收藏:(m.81zww.net)明末强国梦八一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