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朱门灼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59章 萧宏番外(三十八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在太妃宫里坐了会子,敏王妃带着两个侧妃去给皇后请安,敏王和小世子则留在清宁宫陪太妃。

在坤仪宫里,碰巧皇后正在招待几位年轻姑娘,都是世家女,王妃事先没准备,少不得要从身上捋东西给她们当见面礼。

“好不容易今儿带着两位妹妹进宫,在母妃那里谋了些好东西,上身还没捂热呢,又要出去,忙活半日,倒是为她人做嫁衣了。”

敏王妃是个俏皮性子,皇后虽端庄大气,却也开得起玩笑,接她的话道:“你带着两位侧妃来,本宫难道不要出血?还不是肥了你们一家子!”

敏王妃给的见面礼不薄,她给两位侧妃的见面礼只会更重的,又问:“怎么没将翎哥儿带来?”

“在母妃那儿呢,王爷也在。”

皇后笑着点头,“你们要常带着孩子进宫来看看太妃,三公主已经大了,也不住清宁宫,太妃一个人怪冷清的。”

敏王妃点头应是,心下却奇了,按宫里的规矩,有子女的太妃要随着子女出宫荣养才是,以前太妃偶尔会去瑶华长公主府住,却不长住,那是女儿府上,她不愿住也是有的,但如今敏王都成了家,她也不住敏王府。按宫里的说法,是三公主舍不得太妃,要太妃陪伴,但皇后却说,三公主已经大了,素日里也不住清宁宫,那太妃一个人住在清宁宫,图什么呢?出宫和子女居住含饴弄孙不是更好?

不过敏王妃随后就想到,其他太妃想住宫里还没的住呢,母妃能住宫里是陛下给的恩典,要不然瑶华长公主和敏王也不会是上一辈的皇子皇女里最荣宠的,母妃这是在为子女求庇荫,有她住在宫里,他们才不会和宫里生分。

但听皇后的意思,分明是不喜欢母妃住在宫里,是了,又不是她的嫡亲婆母,她哪里愿意侍奉,但母妃也没摆太后的谱,也没和皇后作对,安安分分的住在清宁宫,只多吃她一碗饭便是,她怎么就容不得了?

一点儿国母的气度都没有,难怪皇上不喜欢她了,近几年偏宠袁淑妃母子,大皇子都十七了,迟迟不立储,活该你现在着急给儿子拉拢姻亲外戚。

是的,皇后宫里这几个姑娘,正是奔着大皇子妃的位置来的,大皇子将满十七,二皇子已经十四,今年年初就去了北疆军营,与先帝当年培养今上的手法一般无二。但问题在于今上是先帝嫡长子,先帝培养他是合情合理的,今上却用如出一辙的手法培养他的庶子,反而正经嫡长子还在上书房读书,难怪皇后会着急。

皇帝瞧着是偏疼庶次子,但对嫡长子的功课也盯得很紧,素日里一应规制上也分的清楚,他再怎么偏疼二皇子,该是大皇子的东西,绝不让庶弟们染指,譬如每年祭祖,都是他领着大皇子去,庶子是门都摸不到的。

正是因着这点,宗亲朝臣也无法诟病他嫡庶不分,且大皇子本身也是个挺优秀的皇子,文韬武略不在话下,反而二皇子在武艺上天赋卓绝,文治上略有不足,瞧着有些像是先帝的第三子,但这位王爷下场可不好,也没人敢拿他比二皇子。

这回皇帝把二皇子送去军中,对外的说法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,二皇子的好天赋,在上书房发挥不出来。这话虽有道理,身为皇室子,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职责,但还是由不得嫡长一系的人多想,军中可是快速积攒军功的地方,二皇子小小年纪就去了,以后压过嫡长子野了心思怎么办?

是以皇后才急着为儿子寻访亲事,儿子成了亲之后就可以出宫开府,入朝参政,但就是她现在寻到了,等儿子成亲也还要两年,都够那小子爬起来了!一想到那小子要爬到儿子头上,皇后就焦心,是以给儿子寻访妻室,出身最重要,身份越高越好!

皇帝也知道皇后的心思,但大皇子的亲事是一定要他过目的,皇帝的意思是明年选秀时给儿子选王妃,把两个儿子的亲事都定下来,皇后却急不可耐今年就要定下,最后她择了三个人选来请示皇帝,分别是宁远候府大房的姑娘秦芷君,户部尚书的侄女刘芳玲,以及林首辅的曾孙女林雅丹,个顶个的出身贵重。

皇帝全给否了,“敏王妃便是宁远候府的外甥女,他们家刚和皇室联了姻,不能再出个王妃;户部尚书的侄女,又不是他的女儿,那姑娘父母双亡,瞧着就不是个有福的,也不行;林首辅……一大把年纪了,正准备致仕呢,他致仕后林家可就要退一射之地了,谁知道会是什么光景。”

李皇后当年也是首辅曾孙女,她刚做了王妃,她的曾祖父便致仕了,当然今上有谋略有手腕,并不太依靠妻族,但皇后当时是耍了小心眼的,婚前没说曾祖父要致仕的事儿,婚后才提起,皇帝倒也没有悔婚的意思,只是对于皇后这小心思有些不满。如今他提起这茬,皇后便不言语了,皇帝当时不需要妻族助力,几个兄弟被他压的死死的,如今她的儿子却很需要。

“待明年选秀时再细看吧,娶妻当娶贤,为免外戚坐大,翌儿的正妃不宜出身太贵,最好是书香名媛品貌双全,也不拘着是京中闺秀,有些地方闺秀也不比京中闺秀差。”

皇后一下就抓住了重点,为免外戚坐大,这么说,他是把翌儿当成储君来看了?他时常透露出这个意思来,只是又为什么对二皇子格外青眼?难道就是因为他的生母?也不知是什么绝色佳人,值当他惦记半辈子,还真是个多情种子!

皇帝都这么说了,皇后还能怎么办,只得应下了,只是叮嘱儿子别死读书,既然二皇子不在,他不能去建功立业,便多到父皇跟前表表孝心,公务上差一筹,私情上总不能差。

大皇子也是极聪明的,不刻意去乾元殿请安,反而去了清宁宫,太妃留他吃晚饭,果然晚饭时便碰到了父皇。皇帝考核他课业,他都答的极好,饭后又陪着父皇散步回前廷,父子俩走一路说一路,他将父皇送进了乾元殿,才回了自己的住处。

皇后听说了儿子的举动,笑赞儿子果然从小就聪明,二皇子只是幼时长的有几分像皇帝,越大越不像,她儿子才是继承了皇帝的聪明劲儿,皇位不传给他传给谁。

喜欢朱门灼华请大家收藏:(m.81zww.net)朱门灼华八一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