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大明皇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7章 静夜思筹谋新政(4/5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文官们讨论战略可能是擅长的,但从文官变成一位名将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。从古到今能出将入相的有几个?刚才说的那些辽东最高统帅不会打仗必定是大多数,结果也证明了这点。可惜文官们一直到李自成进了北京城,也没有把权力放给武将们。

因此,在后金的不断入侵下,明王朝每年花费大量国帑打造的关锦宁防线丝毫没有起到防御作用,明王朝不断的失血,又不断的压榨百姓增加赋税。

而这个过程中,整体腐败的行政官僚体系从国家税收中截留了相当大比例,百姓穷了,国家穷了,文官利益集团富了。

百姓穷了就要造反,国家穷了就养不起兵,恶性循环开始,明王朝于是灭亡,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。

总之,不要找什么敌人强大、小冰河气候反常等等外在原因,王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控制住自身内部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,自己内部已经失去向心力了,外面随便推一下可能就会坍塌崩溃。

作为一个理工男,朱厚炜习惯了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,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,就会用最直接的办法解决问题。

让他发动一场革命是不可能的,毕竟他也是统治者的一员。如今他只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推行新政,培养一大批他符合他要求的行政管理人才,组成未来的管理团队。一句话,他要釜底抽薪,换上一批跟他有相同理念的官员。前提是,他的新政必须符合占据明朝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,夯实明朝统治的基本盘。

这一夜,朱厚炜彻夜未眠,他突然有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,心态不再像以前那样从容。时不我待,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,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那一天将会什么时候到来。

招募人才,推行新的儒家思想体系,已经迫在眉睫。

……

弘治二十年三月初三,北京城。

在东直门大街东头以北,有一条药王庙胡同,从那里再往东,便是礼部左侍郎王华府邸所在的胡同。

这天上午辰时过半,一乘八人抬油绢围帘大暖轿在府邸门口停了下来,一看这暖轿镶金缀玉的花哨以及班役的穿戴,就知是从杠房里租借出来的。

为了满足来京办事的地方官员以及豪商大贾的出行需要,京城里开设了多家出租轿马的杠房。从颠着碎步的小驴儿到八人抬的大轿,各种档次的运具应有尽有。

眼下在王华的府邸门前落下的这顶大暖轿,无疑是杠房里顶级的轿子了。再说从暖轿里走下的这个中年人,一眼看去就知是一个富得流油的阔佬,他身穿一件拱壁蓝颜色的八团缎直裰,手上拿着一把乌木扇骨的苏样尺八大撒扇。

他刚跨出轿门,王华府上的总管王亮就快步上来,抱拳一个长揖,唱喏道:“叶掌柜早。”

“王管家好。”

中年汉子回了一礼。这位被称作叶大人的中年汉子不是别人,正是原来的光禄寺署丞,现今京师鼎鼎有名的四海商行大掌柜叶良辅。

说起这位叶良辅,原本只是个很成功的商人。三年前,叶良辅在京捐资官光禄寺署丞,光禄寺是一个执掌朝廷祭祀、宫廷饮食等事的机构,设有寺卿、少卿、署丞等官职。叶良辅官职不高,基本上是个闲职。

也不知道是时来运转,还是走了狗屎运,弘治十八年初,卫王身边的心腹太监何鼎突然找到他,问他愿不愿意为卫王效力,负责掌管四海商行的运营。

能够攀上卫王这位大明唯一的嫡亲王爷,商人出身的叶良辅欣然应诺,但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,他想不通卫王咋会看中他这个籍籍无名的光禄寺署丞。

赶到山东,叶良辅和卫王见面以后,一番交谈,他被卫王折服,对朱厚炜佩服的五体投地。他没有犹豫立刻投到卫王门下,朱厚炜对他也很满意。让他挂着个从六品长史府主薄的官职,担任卫王名下的四海商行的大掌柜。

他也不负众望,把四海商行打理的井井有条,生意愈发的兴隆。这两年他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。叶良辅所不知道的是,朱厚炜之所以看重他,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原来时空的表现打动了卫王。

叶良辅,字国宾,号一峰,明代中期东山北叶人,“钻天洞庭”早期代表人物之一。

叶氏世居白沙纪革及陆巷蒋湾等村,叶良辅为宋代名臣叶梦得六世孙,廿八公叶埜第七子。叶良辅祖上世代商贾,家境殷富。

明永乐年间,朱棣迁都,强令天下富民实京师,其祖叶新应募赴京,遂落籍顺天宛平县得胜关,以大户氏称之。少废举子业,至山东临清承世业,商贾棉布、青靛、染料诸货,因他善于经营,家业隆隆日起,资越饶。

他为人豪迈,饮酒五斗勿乱,轻财好义,喜救人危急。在原时空正德年间,临清等地遇到饥荒,叶良辅将燕赵之人欠他的十万两白银的债据全部烧掉。

《明史》记载:有少弟者多酒而不能治生,他以祖业送之。其筑室于铁拐峰之阳时,土木方兴,有工匠造私器,被家童发现后告知主人,他却不以为然,说此事我知道。工匠很惭愧,私自造之事绝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:(m.81zww.net)大明皇弟八一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